站內搜尋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魚類資源調查

                今年很意外得獲得一份特別的工作。宜蘭縣圓山鄉結頭份地區及同樂社區分別邀請擔任社區魚類資源調查的生態講師。其實這一區的水文環境,魚類分佈我十分熟悉。記得從十歲起就拿著釣竿探索神密的水中魚類世界,三十年的光陰真的眨眼而過。每次走在小溝渠邊,看著清澈透明水底浮起一串串美麗的湧泉氣泡,帶起幼時內心探索世界的心靈,一幕幕的在腦海湧現。
                 甲蟲森林創業以來,永遠被無止盡的工作量壓得難以喘息。原本聽到工作的邀約,下意識很想直接回絕。聽清楚內容後,嘿,這個好,這課程我有興趣,好阿,就接下的這項任務,當作自我的挑戰與回味。上了數十堂課程後,從調查方式討論分享,到實際現場調查,小小的調查區域範圍也展現出精彩旺盛的魚類生態系。跟三十年前相比,魚種消長變化相當大,很多外來種魚類跟人為的放生移入多種島內移民魚,大大的改變了魚類生態。而這一切仍在不停的演替。由於上課時間的關係,可能難免仍有少數魚種未列入調查成果報告,但以下魚種呈現,已經令社區居民驚訝,原來有這麼多種魚族棲息在自己美麗的鄉土。

原生魚種16:
鯉科~ 鯉魚、鯽魚、高體鰟鮍、台灣石鮒、台灣石賓、圓吻鯝魚、唇(魚骨)、羅漢魚、台灣細鯿、中台銀鮈、粗首鱲、平颌鱲。

鯉魚

別稱:呆仔魚。識別重點:口唇向下,鬚兩對。棲息於河川中下游及湖泊水域,食用魚類,全島普遍分佈。

鯽魚

別稱:土鯽。識別重點:體色偏金黃色,鱗片中大型。棲息於河川中下游及湖泊水域,主要棲息於靜水域環境。食用魚類,全島普遍分佈。

高體鰟鮍


別稱:牛屎鯽仔、三斑。識別重點:雄魚色彩絢麗如彩虹般,雌魚銀灰色,背鰭有明顯黑斑。棲息於溝渠、河川中下游及湖泊水域,雌魚產卵於蚌類體內,與河蚌共生,觀賞魚類,全島普遍分佈。

台灣石鮒

別稱 : 革條副鞠、牛屎鯽。識別重點:雄魚魚鰭有橘紅及黑色斑紋,雌魚背鰭無黑斑。棲息於溝渠、河川中下游及湖泊水域,雌魚產卵於蚌類體內,與河蚌共生,觀賞魚類,全島普遍分佈。

台灣石賓

別稱:石斑。識別重點:身體具有7-8條黑色橫斑。棲息於河川中上游水域,魚卵有毒性,勿食用,可為觀賞魚類,全島普遍分佈。

圓吻鯝魚

別稱:阿媽魚、鯁仔魚。識別重點:具有凸出的圓唇。棲息於北部及東北部河川中下游及湖泊水域,宜蘭龍潭湖、大湖、雷公埤普遍分佈。

唇(魚骨)


別稱:竹竿頭。識別重點:口唇向下,前端微尖,有鬚。棲息於苗栗以北河川中上游流域。宜蘭河流域所棲息之族群,應為養殖場溢出拓展繁衍之新族群,入侵時間已十年以上之普遍歸化種。

羅漢魚

別稱:尖嘴仔、車栓仔。識別重點:嘴尖,體色銀灰或灰黑色。棲息於河川中下游及湖泊水域,可為觀賞魚類,全島普遍分佈。

台灣細鯿

別稱:台灣梅氏鯿。識別重點:擁有大眼徑,身體側扁。棲息於河川中下游及湖泊水域,稀有種魚類已列入保育類名單,現僅分佈於台北汐止新山夢湖及宜蘭雷公埤一帶水域。

中台銀鮈

別稱:巴氏銀鮈、麻斑銀鮈。識別重點:眼徑較其他種銀鮈小,身體色彩多麻斑。原棲息中部濁水溪及大肚溪流域,稀有種魚類已列入保育類名單,調查結果分佈於宜蘭河員山段排水溝渠級主河道水域。

粗首鱲

別稱:溪哥仔、闊嘴郎、紅貓。識別重點:雄魚嘴大、口裂深,發情期有美麗的紅藍色澤,雌魚體色銀白色。棲息於河川中下游及湖泊水域,可為觀賞魚類,現全島普遍分佈。

平颌鱲

別稱:溪哥仔、紅貓、台灣平颌鱲。識別重點:雄魚口裂較粗首鱲平直,頭部前端無紅斑,發情期有美麗的紅藍色澤,雌魚體色亦有黑色橫紋。棲息於河川中下游水域。可為觀賞魚類,現全島普遍分佈。

鰻(魚麗)科~ 鱸鰻。

別稱:林投鰻。識別重點:全身佈滿黑色麻斑,眼眶有藍紋。棲息於河川上中下游及湖泊水域。原為保育類魚種,現已公告開放養殖可為食用魚類,全島普遍分佈。

合鰓科~ 黃鱔

別稱:鱔魚。識別重點:全身光滑無鱗類似鰻,全身佈滿黑褐色斑紋。棲息於水田、溝渠及湖泊較淺水域。原全島普遍分佈,現因泰國鱔魚入侵,面臨嚴峻生存競爭,族群日漸減少中。

鰍科~ 中華沙鰍

別稱:沙鰍。識別重點:體色白,身體分佈3條以上黑斑狀縱紋。棲息於溪流、排水溝渠及湧泉水域。可為觀賞魚類,全島普遍分佈。

鯰科~ 鯰魚

別稱:鯰仔、青光鯰。識別重點:體無鱗片、具黏膜、有4條長鬚。棲息於溝渠、溪流、河川及湖泊水域,主要棲息於較無污染之水域。食用魚類,全島普遍分佈。


蝦虎科~ 極樂吻蝦虎

別稱:子陵吻蝦虎魚。識別重點:臉頰具蟲狀紅色斑紋,雌魚腹部黃色。棲息於溪流、河川、池塘及湖泊水域,為全島分佈最廣的蝦虎科魚種。


外來魚種11:
胎鱂魚科~大肚魚、劍尾魚、孔雀魚。

大肚魚

別名: 食蚊魚。識別重點:口吻向上,雄魚瘦小,雌魚腹大,小型魚類,體長2-5cm原產於美國、加拿大,目前全島普遍歸化。

劍尾魚

別名: 青劍尾魚。識別重點:口吻向上,雄魚具劍狀尾鰭,雌魚腹大,小型觀賞魚類,體長3-7cm原產於墨西哥,宜蘭地區湧泉溝渠常見。

孔雀魚

別名: 原種孔雀魚。識別重點:口吻向上,雄魚具彩虹般體色,雌魚腹大色彩平淡,如大肚魚。小型觀賞魚類,體長2-3.5cm原產於委內瑞拉,同樂社區湧泉溝渠常見。

鯉科~ 紅胸鰂、高身鯽。

紅胸鰂

別稱:泰國鯽,馬來鰂。識別重點:鰓蓋上有紅斑,身體基部靠近尾端有一明顯黑點。原為水族觀賞魚類,蘭陽平原河川溪流普遍可見。

高身鯽

別稱:日本鯽。識別重點:體色為銀白色,體背高,身形肥厚。養殖魚類,供食用,目前台灣全島普遍歸化。

甲鯰科~ 琵琶鼠

別稱:垃圾魚、異形、清道夫。識別重點:口吻向下,體表鱗片堅硬如盔甲。棲息於河川中下游及湖泊水域,主要棲息於靜水域環境。原產於亞馬遜水域,水族溢出魚種,嚴重影響本島河川及湖泊生態。

慈鯛科~ 吳郭魚、吉利慈鯛、西德藍寶石、紅魔鬼。
吳郭魚

別稱:福壽魚、台灣鯛、尼羅口孵魚。識別重點:鰓蓋上具一黑斑。原產於非洲,引進後成為重要養殖食用魚類,甚至出口外銷世界各國。強大的繁殖力及照顧幼魚的習性,成為極強勢的外來魚種。

吉利慈鯛

別稱:吉利口孵魚。識別重點:近背鰭末端具有一黑色斑塊。同吳郭魚為非洲引進之食用魚類,全島廣泛分佈。

西德藍寶石

別稱:巴西珠母麗魚。識別重點:體側中央具黑圓點。原產於亞馬遜流域,為水族觀賞魚類目前全島河川普遍分佈,入侵宜蘭地區河川已達20年以上之歸化種。

紅魔鬼

別稱:火鶴。識別重點:幼時體色似吳郭魚並無特別,成長至8cm左右開始變色為橙紅色。原棲息中美洲,為水族溢出魚類,目前中南部河川中下游及湖泊水域可見,入侵宜蘭河流域約5年左右。觀賞魚亦可為食用魚類。

鱧科~ 線鱧

別名:泰國鱧魚。識別重點:體型大可達70cm以上,背鰭末端具一黑斑。觀賞水族溢出魚類,攻擊性強以其他魚蝦為食,現以造成生態嚴重危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